拳擊距離三階段

網路上的教學看多了,發現通常拳擊的教學都在說 短中長距離
但實際上教學的時候使用距離當作腦內處理的程序其實不夠直接

腦袋其實要做一個轉換:現在我們的站的距離、選定要用的攻擊種類後
才會專心在當下要做的其他事情上面

我會說這種感覺叫做 CPU 不夠用,所以最近教學時我仿照教學柔術的邏輯
用「連續性的階段」來分解動作,以下是這樣拆解的三個階段

優點有以下幾點

一、比較好讓新手意識到錯誤的範圍,很多時候是前一件事情沒做好導致後面的事情出問題
這時候修正後面的事情其實對整體沒有太大的幫助,
也是在要修訂一個人的訓練時,可以先從嚴重的短板開始修正

二、用時間階段直接切割讓大腦專心做當下的任務,不是該階段的問題就不予處理

第一階段 基礎架勢、牽制、判斷攻擊距離

在還沒踏到 雙方的有效攻擊距離
需要作到以下幾點

  • 基礎架勢的維持跟準確

  • 保持腳步的可動性

    • 若有優勢的話用腳步逼迫對手到角落
    • 若是劣勢的話要有可選擇的離開方向
  • 保持身體的施力結構跟方向性 (朝向對手)

前期訓練重點就是 基礎腳步移動
確保移動跟轉向後身體的結構還是可以施力跟受力。

影子練習、持手靶、 light-sparring 都是不錯的練習。

第二階段 初期攻防

從第一階段「進入」攻防的瞬間。
初學這邊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攻擊只有「一下」
跟沒有做好如何處理對方的攻擊。

攻擊的重點

這階段的攻擊基本上是為了取得後面的輸出,
重點會在「出完這組拳之後,你還可以做什麼」
如果失敗了,就是退回去第一個階段重來,
但目的是要 製造有效攻擊後,進入第三階段的機會
所以在這裡的攻擊不該造成自己的停頓。

當然如果技術有落差在這個階段就取得重大收獲很好,
但初學來講這不應該是重點。

最成功的是取得優勢進入第三階段
次成功的是對方防禦後後退回第一階段
失敗的就是…被反擊取得優勢進入第三階段

防禦的重點

防禦有幾種方式,不論是阻擋、閃躲,
左右兩線需要怎麼樣的防禦由架勢決定好後就要放鬆但集中的執行,確認幾種方式裡面自己最喜歡哪種。

確認懂得防禦後就是要學習逼迫對方出「你可以處理」的拳,
處理那一下攻擊後,進入第三階段。

最成功的防禦是取得優勢進入第三階段
次成功的是處理對方的攻擊後退回第一階段
失敗的就是…被取得優勢進入第三階段

不管是攻擊或是防禦,目的都是進入第三階段

所以這個階段的前期,就是基本出拳跟三種不同的防禦

需要可以往前移動邊出2~3拳組合的程度 (11,12,112,13,15,135)
跟至少找到一種自己喜歡的防禦方式 (三種都要會,但要有擅用的)

第三階段 利用輸出機會

不論是怎麼從第二階段取得優勢獲得輸出機會的,
當你製造的對手的停頓,這時就不該是退回第一階段
而是放大優勢

簡而言之:有機會的時候就要多揍幾下
但通常大家在取得機會的那時候會有一個 1/3秒的遲疑
然後機會就沒了,因為當對手成功抽離身體,就已經回到第一階段摟…

而劣勢方在這時所需要的則是求生存,需要正確的防禦幾下攻擊後使用腳步,「離開」當下的位置。

這個階段的前期訓練
會是混合 bodyshot 的3~4拳以上的組合拳練習,
跟練習從被攻擊中的邊角逃離
(不是邊角的話還能退,但退到最後總會撞到邊角…)

階段如何轉換 & 題外話

有看懂本文的重點的話
就會理解流程上是 (1->2->)*N ->3 -> 1 這樣的邏輯

這也是因為拳擊規則沒有抱摔推擠,
所以產生這種循環模式,有看過街頭打架影片或是MMA比賽的應該會發現,打鬥通常推擠完後就會糾纏甚至滾到地面,真的進到第三階段優勢的狀況下,通常劣勢的一方就是要推擠抱摔了
(因為沒有裁判會分開雙方)

換而言之,如果在無規則限制下只使用拳擊

要嘛實力差距可以讓你進入優勢打出 KO 的拳頭
要嘛…你還是要理解一下怎麼處理抱摔的


另外是用這三個階段去拆分,
也就可以把頂尖拳手的比賽影片、網路上大量的教學影片
拿來拆解觀察,他哪個階段做得好是怎麼做的,做了哪些細節
這其實也是快速掌握、精進知識的方式

關於

登山嚮導 / IT / 武術/網頁工程 - 貪多而正努力咀嚼的人生小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