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掄語】學而第一

許多經典經歷了時代的洪流,可能有各種偏誤。丘的弟子們整理了兵團中各種零散的信念及教條。弟子們沒有照著教條,對練時通常就會被丘掄在地上暴打一頓,「被掄的時候丘滔滔不絕碎念的話」,稱之為 【掄語】。

這是個既殘忍又戲謔的名詞。
原因無他,因為丘本來就是個殘酷而又睿智的武術家

曰,音似於悅,就是在說「笑嘻嘻的」
子曰,就是「丘笑著說」
為什麼不明著講「笑著說」呢?
因為那笑有很多種可能,笑嘻嘻的、陰陽怪氣的,不一而足
同一句話因為說了太多次,有太多種表情了
所以就省略的寫「子曰」


之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教過的練習,回家用力的操練個幾百遍,不是很開心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朋友從外地學了其他技術來找你對練,不是很爽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生氣了之後,把對方揍了個遍,拎著對方問
『你說,所以我有沒有生氣啊?』
最後對方堅持看不出來你有生氣,這樣不是很紳士嗎?」


「回去都不練習嘛(啪嘰)、再不練習嘛(啪嘰)、被別人揍爆之後說我教的沒用嘛(啪嘰)、我揍你揍的慘還是你朋友揍你揍的慘嘛(啪嘰)」

之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把一個人打成弟弟,他還會忤逆你的案例,太少了」
「不會忤逆你、然後還會作亂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我們的武道要追求的根本就是像這樣,
只要你照這這個邏輯去做,人生的路就很好走
知道怎麼樣把人打成弟弟,這就是我們的武道的基礎

之三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整天說些雞巴話扮個雞巴臉的人,很少沒有被我拆成兩段的」

之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4)

之六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

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該做的訓練做完之後還有餘力,才該去學文

之七

春秋陪練員
除了丘的言行被記錄下來,在眾弟子之中
也是有許多巨擎因為備受眾人敬重而被記錄在掄語之中
子夏,就是七十二門徒之中,最受人所知的其一…
從第一次他出現在掄語之中的篇章,就可以知道,他對於陪練這件事情的認真與堅持。
有如此頂尖意識的陪練員在團體之中,可以想見七十二門徒的崛起,子夏必定功不可沒


學而第一 (1.7)
賢賢易色
「一個人是不是個好陪練,是可以從他的神情變換看出來的」
事父母,能竭其力
「幫爸媽做重訓時,能讓他們做到力竭」
事君,能致其身
「跟地位相對高的人對練時,能好好的打在他身上」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跟朋友交手,說怎麼打就怎麼打」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就算這個人他不是本科出身,我都會承認他是知道怎麼鍛鍊的人」


同時 顏淵篇中也有註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放諸世界四海,都有我的陪練弟兄,你怎麼會擔心沒有陪練呢?
從中也可以更可以看出子夏這位頂尖陪練員的風采

之八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出的拳不夠重,除了不會有人相信你多威猛外,也代表你沒有學到堅實的腳步基礎」

主忠信
「出拳主要就要打心窩、跟嘴巴」

無友不如己者
「不能跟我好好對練的人不是朋友」

過,則勿憚改
「拳太重?不會有這種事的,不用改」

之十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不用怕要揍的人不認識自己,只怕自己不知道要去揍誰」